经典美食电影盘点 在美食中遇到爱
享用美食是人生中的一件乐事,从美食之中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美食中遇见爱,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感动,今天为大家盘点几部经典的美食电影,聆听其中的美好。《朱莉与朱莉娅》
故事在两个女人的生活中间穿梭切换。80后女孩朱莉在曼哈顿做着枯燥烦闷、找不到自己价值的接线员的工作。她决心在一年之内,把自己的偶像、美国名厨茱莉亚•切尔德的食谱《精通法国烹饪的艺术》中的全部524道菜做完,并在博客中记录这一过程。时空转换到茱莉亚•切尔德1948年随在美国新闻署任职的丈夫保罗来到巴黎居住,学习烹饪并历经十年出版了厚达七百多页的《精通法国烹饪的艺术》的过程。朱莉在模仿偶像的过程中,发现了茱莉亚•切尔德做美食的真正原因:她并不是为了成就一番事业,而是在随深爱的丈夫搬至巴黎后,为了充实生活同时不成为丈夫的负担而开始发展自己的兴趣——美食。这个过程伴随着对丈夫的爱和体谅。朱莉在对比中,发现了自己的任性和对身边爱人的忽视,她在这个模仿的过程中,了解到了美食背后的深意:用爱制作的美食,才是最美味的。
经典台词:“You are the butter of my bread, and the breath of my life.”——你是我面包上的黄油,是我生命中的呼吸。愿我们做出的美食中,都有爱。
《饮食男女》
古人云,食色,性也。这部电影中的美食,也跟性和欲望联系在一起。作为大厨的父亲,独自抚养三个女儿成人,晚年却渐渐尝不出食物的味道;大女儿一直活在自己编织的谎言的世界里,过了30岁却一直没有恋爱过;二女儿有个一直保持着性关系的前男友,内心中,理想与现实的纠结从没有停止过;小女儿未婚先孕,搬出了家。这个大家庭出现的各种问题,似乎都跟古人这句“食色,性也。”分不开。当大家都“各归各位”,找到欲望和爱的安放之处时,这个家庭才平静下来。父亲找到了伴侣;大女儿、小女儿找到了感情的归宿;二女儿终于回归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美食。
或许人性中的欲望造成的不平衡,就是来提醒我们,有时只有当生活中的缺失某物之时,才会感到如此的珍贵,珍惜身边的点滴,遵循内心的声音。
《寿司之神》
日本人的认真与专注世界闻名。在这部纪录片中,可以看到专注精神的极致:一个学徒想要学习制作寿司,要从拧一年的热毛巾开始。十年之后,才可以摸鱼。他们对美食的极高要求让人叹为观止。其实这种职业精神不仅体现在美食中,日本人对于技艺的磨练和专注,体现在各个行业。为自己的事业奉献一生,将全部心血灌注在其中,这是他们对自己的要求。记得片中小野二郎笑说,在儿子小的时候,他常常忙于事业,以至于,一天他中午回家休息时,儿子竟以为有个陌生人睡在了家里。
这样的付出与专注,为他带来了寿司之神的美誉,也让这种敬业精神传承了下去。或许今天,我们不再完全以这样的价值观来看待成功与幸福,但是,这部纪录片让我们看到,其实,事业成功的秘诀很简单——专注并持之以恒。
《浓情巧克力》
女主角带着女儿来到一个平静闭塞的小镇,开了一家名叫“天上人间核桃糖”的巧克力店。巧克力的浓郁香气吸引了众多的小镇居民。更为神奇的是,女主角做出的巧克力,可以激发出许多人内心的欲望,让他们在传统思想束缚下的灰暗生活出现了生机与色彩。这当然会激怒镇里的神父和贵族,他们认为这样的做法是罪恶的,女主角遭到了排挤。吉普赛人洛克斯远道而来,他支持着女主角,令她勇敢地打开了自己的内心,追求自己的幸福。
影片中的美食,代表着内心的欲望。欲望本是人性的一部分,它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生机。压抑和忽略,并不是与它相处的最好方法。或许面对欲望,了解它,恰当地满足它,就像对待我们的老朋友一样,生活才会有滋有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