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在天堂,身在地狱”……风光无限的“丙察察”
丙察察线全程约为290公里,是目前进藏的七条路线中最为艰险、风景最优美原始的路线,其中,从西藏林芝地区的察隅县到察瓦龙乡的"察察"公路约202公里,由察瓦龙乡到云南怒江州丙中洛乡的"丙察"公路只有87公里。车辆驶出察瓦龙乡不远,就到了著名的"大滚坡",据说通常车辆必须在上午12点前通过此路段,因为午后山顶就会刮风,风吹石落,一不小心就会被石头砸到。驶过"大滚坡",路一直沿着怒江而行,山势越发陡峭,许多路段基本就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个凹痕来能使车辆勉强得以通过。这样的路让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朋友着实紧张,手一直死死紧抓车扶手,以至"僵硬"。走多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丙察公路却以它超越蜀道的险峻成为记忆中的一段畏途。
感谢生命中,有过这段经历!
丙察察线是迄今为止我驾行走过的最危险、最烂的路。路象一条细链挂在悬崖绝壁上。上坡车头高高翘起,看不见前方的路﹔转弯似乎路断了,车直冲悬崖底﹔路面不平,人在车里忽上忽下﹔路窄会车时心提在喉咙口,生怕外侧的车掉江里!
最为让人头痛 + 心悸的是,在一侧悬崖一侧峭壁的道路上,根本没有空间让你会车,所以我只能不断的倒车调整位置……
察瓦龙,雾里村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小村庄,也称五里村,因为雾的美丽而改成现在的名字。她背靠碧罗雪山,隔江与高黎贡山相望,村子里生活着五十多户怒族人家。
令自驾行者闻之胆寒的“大滚坡”
小心翼翼、集中精力、疾速谨慎开过“大滚波”之后,才敢停下车让我心有余悸的回望,拍下这惊险的一段路。
怒江的连续美丽“转弯”
“转弯”的怒江
不可预知的塌方、滑坡、落石……始终伴随“丙察察”行程!
迎面而来,赶着羊群的村民,倍感亲切!
这些地方好荒凉,我不知道住在这里的藏民怎么生活的,我的眼泪莫名其妙的流了下来。
小村庄路遇上学的孩子们,孩子们纯朴、净化的眼神让我心醉。
特意停下车,将全部巧克力、曲奇、糠果分发给他们,只希望能给予他们一点快乐...
绝壁上凿出来的丙察察公路!
同“波墨”公路一样,涉水公路E是家常。
五星红旗在这里,迎风飘扬!
丙察察线因其道路狭窄险峻,成为非承载式全时四驱越野的车友们热衷挑战的线路。
令人惊悚的溜索过江…下面可是激流汹涌,桀骜不驯的怒江。
吊桥,通过时令人胆颤心惊。
激流上的吊桥,敢过的,都是勇者!
道路坎坷曲折,多滑坡塌方,丙察公路考验着驾驶者的技术和勇气。
但凡险峻的路段,都有类似于墨脱路上“老虎嘴”的造型。
单车行进在丙察公路上,会有多荒凉、寂寞……
丙察公路许多路段,就是在怒江边的绝壁上凿出来的。
同一个地方,不同的时间...值得记忆!
两察公路一直沿着怒江而行
隔着车前挡风玻璃拍下这些外转梅里的虔诚身影,虽然略显模糊,但却记忆深刻,震撼人心。
怒江在云南境内显得格外清秀
独龙江特有植被
秋那桶村是一个以优美的田园风光著称的小小村落,在丙中洛的最北端,不多的几户人家散落于山谷中的平地上。从这里再往前走,经过一段没有人烟的地带,就可以进入西藏了,这里是怒江的终点。1
人神共居的丙中洛
丙中洛原为怒族居住的地方,自清朝道光年间,藏传佛教由西藏喇嘛督拱几带进丙中洛并扎下根之后,藏族人从西藏、德钦、中甸等地陆续迁徙而来,成为这里的主要居民。
丙中洛原名为“碧中”,藏语意为“藏族村”,当地怒族人称为“麻白克劳”,傈僳族从澜沧江流域和怒江下游迁徙到此处定居后,在原“碧中”的基础上加上“洛”的音,意为“箐”或“地方”之意,于是就从“碧中”演变为“碧纠洛”。
丙察察线路,这条线路可以通俗的讲是沿着怒江到西藏(第一次走的丙中洛到察隅,此次是反向察隅到丙中洛)。
这条路,常常被人提及,但很少人走过;这条路,已经被标注在地图上,但很少人认识,这就是从怒江到西藏的路。
这是一条未被踏平的路,未走时总觉得很遥远,其实是进藏最近的一条通道。也是一条奇观荟萃的画屏,沿途经过多种气候类型,无数种地形地貌,无数个植被和生态类型,多个民族集聚区,真是美景连连,目不暇接,一山一世界,一水一天地,大自然鬼斧神工,把它的奇思妙想雕琢在这片土地上,让人们除了惊叹再无他想。
可以说,是世界上少有的美妙、丰富、神奇的秘境之路;这是一条少有车辆行人的路,只因它道奇险、路极难行,极大的考验着驾驶者的技术、胆量、毅力与车辆的性能。
带上心情,睁开双眼,行走即风景。
人生,必须要有一次触及灵魂的旅行。
在独行的路上,用心情记录“丙察察”一路的风景,“眼在天堂,身在地狱”,这就是充满惊险、刺激、神奇而梦幻的“丙察察”。
▼总结丙察察路线(以从丙中洛出发为基础,反之则相反调整):
▼第一部分:丙中洛到察瓦龙路段:
1、"丙察"线87公里,丙中洛至秋那桶人形岔路16公里,秋那桶岔路至滇藏界15公里,滇藏界至察瓦龙56公里,在云南境内路很好走,西藏部分特别是过电站后道路泥泞难行。
2、"大滚坡"离察瓦龙约6公里,现在修了挡土墙,只要不刮大风都可通过,但通过前一定认真观察。
3、进入"丙察察"前需在贡山县城将油补满,一直到察隅前都没有加油站,而"丙察察"路道艰险,油耗高,可根据个车情况考虑是否带备用油,我两次都带足了备用油但一次也没用上。
4. 丙察路段一直到察瓦龙电信手机有信号,但察察路无信号
▼第二部分:察瓦龙到日东路段:
1."察察"路前28公里沿怒江而行,类似"丙察路"不塌方路还算好走,察瓦龙出来没多远有一岔路口应走左道(向怒江方向)右边虽然路宽但是进村的路。过怒江大桥后第一座桁架钢梁桥有一岔路口应走左道脱离怒江上山。
2.顺盘山道进入原始森林,沿途风景优美,道路除个别过水路面,碎石路外都不难走,但可能会遇收过路费的人。
3、在55公里处有个伐木场,设有两间木板屋可食宿,如须2天穿越"丙察察"可考虑第一天住这里。
4.从察瓦龙出来约90公里处经过第一个垭口(4710M的齐马拉山口),特别注意是否会有高原反应。
5. 从垭口到目若村风景非常漂亮值得停留游玩。
6. 如需在目若村扎营,建议落实一下上游水边的小屋是否是水葬房,如果不在乎这些就没关系,毕竟目若村的村民也是喝这条河的水。
7. 察察路上的日东不是指日东村,而是目若村到岔路口前面的一段区域,从岔路口到日东村还有26公里的路程,是一条死路,去察隅还需原路返回。
▼第三部分:察察路后段日东村-察隅路段:
1.如果时间、汽油允许,建议走走日东村,夏季非常漂亮,其他季节不详。
2.从日东岔路口到第三个垭口之间风景如画但道路狭窄,尽量安排在白天行走。
3.此段路有2个海拔分别为4512米及4737米的垭口,注意高反。
▼丙察察就要消失了,想去的朋友们抓紧时间去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