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就这样偷偷的关心了我一辈子
我们也许会因为从小缺少陪伴,而合理化“不需要陪伴”这件事情,但是当孩子长大。当我们和父母之间出现分歧以致彼此无法交流时,我们才明白,小时候那些被错过的重要瞬间,如今成了横亘在我们和父母之间的鸿沟。
我不想错过父母的后半生,希望父母也不要错过我的前半生。
害怕表达自己的情绪,犹如在喉轮设置了一个开关,而启动键却在别人的手里;
害怕看着你的眼睛,你是否会洞悉我眼神闪烁背后的深义;
若有若无的抽离感,让我在这个世界上感到异常的孤寂;
敏感又脆弱,别人的一句话或一个眼神,就能在脑海里上演一出好戏;
……
我,渴望与自己和他人的连接,渴望理解与拥抱,渴望和他人眼神交汇,渴望深入扎根地活在自己的身体里。
我,渴望做真实的自己,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
这些都源于我们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看看下面这些场景,你是不是也经历过?
不知道有多少孩子会和她一样想:
是不是一定要听话,爸妈才会爱我?
于是问题来了:
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想法?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很多家长都喜欢说类似于这样的话:
你要听话,去做XXX,不然妈妈就不爱你了;
听话哦,这样做,妈妈才会爱你......
这种“爱”的要求似乎成了一种条件交易,然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本身是无价的,也是无法用条件去衡量的,这是一种孩子天生的本性与需求。
当我们用“爱”与“不爱”要挟孩子时候,必然会适得其反。
父母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要给他们时间和机会慢慢试错和长大。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世上有多少孩子就有多少种性格,就有多少种教育孩子的方式。
最关键的一种方式是哪怕生气也要告诉孩子:我爱你!不需要任何条件的爱你!
我从来不认为父母都是对的,父母都是从孩子慢慢变成的,既然孩子可能犯错误,变成了父母后同样也会犯错误;怎么可能一变成父母就不会犯错误了呢。
而且,没有人天生就是好父母,任何人都必须向自己的孩子学习,才能慢慢地变成好父母的。所以孩子应该是父母的老师。
曾经在网上看到这么一句话:"一想到为人父母不需要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确实是这样,在中国,只要有结婚证,就可以生孩子,只要有能力生孩子,就以为有能力教育孩子了。
可是事实却是,并不是所有父母都是合格的,相对于孩子,其实父母更需要教育。
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它比任何工作都难。
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你都没办法反悔或者"退货"。
农夫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
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
所以,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父母。
图片来源网络
15岁少女小梦在医院手术室中接受手术
其母亲刘妮在医院的门前
向着手术室的方向跪了5个小时
期间不曾起身
“我只能用这样的方法祈求女儿手术成功!”
虽然我们都知道手术的成功与否跟祈祷无关
但是对于一个母亲来说,这是最用力爱你的方式
这一跪不是傻,而是最深情而伟大的母爱
中国式的父母大多是不善于表达的
可能从来没听过他们嘴里说过“我爱你”
却从小到大用行动偷偷爱了你一辈子
小时候,他们从不说爱你
却悄悄把最好的都给了你
不论贫穷或富有,不论疾病或苦难
倾其所有来爱你,包括自己的生命
也许你没有表达过,但我知道你爱我(亲爱的爸爸妈妈)
电影剩者为王
各位家长们,你们不知道的是,孩子其实和你一样,真的像你爱他一样的很爱很爱你。
而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更需要的是那份“无条件”的爱。
这份“无条件”的爱,在我们老了的时候,也同样会拥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