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古树名木,洛南页山古柏散记
听说,古城镇柏庵村有棵古柏,粗大无比,高入云霄,枝密叶茂,年代久远。“耳闻不如眼见”,今春,我与两位好友,前往看看。清早八点多,我们骑着车,从灵口街出发沿河岸公路西行十多公里,来到灵口镇黄坪村,这里地处庵岭北坡脚下,景色迷人。顺着通往主峰山脊的羊肠小道攀登庵岭,山势在山腰以下平缓,以上较陡。放眼望去,整个庵岭山脉北坡尽是郁郁苍苍的松林,宛如一道绿色的屏障。山腰以上,奇形怪状的石头,散布草丛林间,青黑色的石头表面如同被水侵蚀,冲刷过一般,有的形似鹿角,有的千疮百孔,孔壁圆滑。十点钟到达峰顶,南坡山腰的大古柏苍翠浓郁,清晰可见,走了半个小时的下山路,来到古柏树下。
仰望古柏,仿佛一个粗大的巨人,插入云霄。树干上部,盘节错纵的树枝横飞天际,枝繁叶茂,葱绿苍翠,如同一顶绿色的华盖,撑在我们的头顶。树身曲曲扭扭,粗大无比,六个人伸开两臂怕也难以环抱。树干上被称为“龙头”、“龙尾”的树枝,形体逼真,好像一条横穿树干的飞龙。树身那两朵盛开的“莲花”花瓣依稀可见,感觉中似乎能嗅到绿色的香气,没有圣洁的躯体,哪有“莲花”的盛开?古柏根部比树身稍粗,在距地面约2米处,树围9米左右,树高大概20余米,树枝覆盖面积足有一亩多。
古柏南80多米处,原有栖霞观。据说,昔日,观周围绿林浓荫,花香袭人,霞光映照,钟鼓不绝,辉煌无比。几年前的三间庵堂废墟,如今已消失了。说起栖霞观,传说,它与古柏来历有很大关系。相传,这里有座柏镇庵,刚建成就被妖道占据,兴妖作怪,与民为害。一天,铁板大仙云游至此,得知此情怒斥要到不守道规,惩治妖道,顺手从林中拔起一株虎头柏,栽于庵院,做法于此,然后离去,此后院以柏命名,叫作“柏镇庵”。据说这大古柏便是当年的虎头柏。细看古柏,树枝盘节错纵,恰似斑斓虎头,远望古柏,活像猛虎屹立,震吼山林。元代至正年间,重建柏镇庵,改名“栖霞观”。
我国是裸子植物的故乡,侧叶柏木质细,生长极慢。如此粗大的古柏,历经沧桑,谁也说不出它到底有多大年龄。面对这高耸挺拔的巨柏,我们如同三岁孩童,站在皓首慈颜的老人面前,莫知其高寿几何。但粗大、高耸及树皮开裂的深纹,足以说明它的古老。查阅《洛南县志》清代知县陈作枢作的《页山古柏记》中曾载“余游历所见古柏很多,唯桥山黄帝陵之柏最大,其次要数洛南页山之柏。相传元时修栖霞观,有人量之已一丈八尺,今余合抱量之已二十五尺,除轩皇巨柏外,未有若是之优。”与我们闲谈的老人都讲,听祖辈人说古柏旁曾有古碑一块,但早已不见了,碑上“至正元年丈八粗”的记载千真万确。洛南人民广为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先有柏,后有观,然后才有拒阳县”。史料载,北魏光武帝永平三年(公元510年)始设拒阳县,隋文帝杨坚开皇三年(公元592年)废拒阳县,改设洛南县。民谣中的“柏”特指这棵大古柏,观即“栖霞观”。由此可知古柏年龄之大,历史之悠久,经许多专家考证,断定为原始社会的幸存者。现今,树下碑石上的文字,可以证明。
葱绿苍翠的大古柏,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霞光映照下,耀眼夺目,既招来神仙的嫉妒,想毁灭它,也令众多贪心者垂涎,想占有它。树干上酷似“龙头”、“龙尾”的树枝,就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很早以前,天上的一条青龙与一条白龙争斗,白龙斗败后逃走,青龙得意不可一世,横空翻飞,吐云雾以现其神,扫峰峦以扬其威,俯视大地的一刹那,突然看到巍峨、挺拔的参天巨柏,如同一位威武的将军,守护这一方百姓,仿佛正在藐视着自己,青龙就想毁灭它,以显其神威,正当青龙落到树杈,尾扫巨柏时,忽然刮来一阵狂风,树身扭了几匝,青龙就被夹在树中一命呜呼了,从此,树身便是曲曲扭扭的。
古柏饱经沧桑,君子见了钦敬,小人见了滋生贪心。据说,从前一个钱势都重的贪心者,想用古柏做寿材,哪管村民及道士的阻拦,带人强行放树,但白天锯开的口子,经过一个晚上,就缝合如初。贪心者很是恼火,亲自拉锯,昼夜不歇,用了三天三夜时间,粗大的巨柏就要锯断之际,狂风骤起,尘土飞扬,风过后,古柏依然高耸挺拔,贪心者不见了,随从之人,细看古柏锯口边,仅有从树内伸出的一缕头发和几点鲜血,才知贪心者已被压在树身里,吓得四散逃命,这件事让人称快。此后,古柏的垂涎者,望而生畏,闻者颤栗。
动人的传说,终归是虚构的,也许正是神奇的传说,方始众多贪心者邪念顿息,欺凌者时有所止。古柏也招来众多的观赏者,然而,赏柏的“雅士”,也成为古柏的欺凌者,据古柏旁的一位老人讲,从前的古柏,枝叶繁密茂盛,下垂至地,形丰姿美,“雅士”们因枝叶挡住视线为由,手扯、拽拉、折断下垂的枝叶,昔日古柏的丰盈美姿,今人无福再睹,枝叶难垂余荫,无由亲近温馨的大地,枯枝也多了。请看树身,伤痕累累,多处树皮被刮,留在上面的是观赏者的尊姓大名。
从庵岭的地质构造,山上的石形、石质,可以断定亿万年前,这里曾是沧海,后经地壳运动,形成今天的庵岭山脉。岁月流逝,生长在庵岭的这棵古柏,饱经几千年的沧桑,历尽人世间的风云变幻,看到它,可以推测,远古时代,这里树林茂密,郁郁苍苍,林中必定生活着许多珍奇的飞禽与走兽。许是由于自然与人为因素,林海消失了,古树的幸存者所剩无几。随着时间的推移,幸存者也不断消失,这棵古柏,或许因栖霞观的缘故,得到保护,后经文人学士的发现,名声播扬,加之淳朴善良的山民照看下,至今犹存,受到游人的青睐。
新中国成立,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注,古柏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它加以保护,许多专家来此考察研究。这棵巨柏在今天不仅载入《洛南县志》,而且被定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不少名人作家撰文作记赞颂古柏。古柏在报刊书中得到介绍,一时誉满三秦,传遍华夏大地的千家万户,每年来此赏柏的学者游人,络绎不绝,他们拍照、录像进行生物考察。古柏也吸引了许多国外游客与学者。昔日宁静的柏庵,今日异常繁华热闹。为了使古柏能再度恢复青春,枝密叶茂,树旁的柏庵小学也早已拆迁了。
告别了古柏,我们站在庵岭主峰,远望四周,群山起伏,连绵不断,满山松林,郁郁葱葱。庵岭南坡曾几度丛林,几度光秃,如今松林密布,青翠碧绿。湛蓝的天空,和煦的阳光,此情此景,现在似乎明白了昔日的“柏镇庵”,何以要更名为“栖霞观”了。那霞光映照下的古柏,映照下的柏庵村,映照下的苍翠的群山,定是奇丽迷人。庵岭之北,群山不再是荒山秃岭,已成为茫茫林海,蜿蜒流动的洛河,如一条飘动的白绫,绕过圣山脚下,向东流逝。几十年来,植林种草,已让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家乡更美了。
回望古柏,我们想起了黄河,想起了黄土高原,昔日的黄土高原也是古树参天,阴郁茂密,但由于先人们的过度砍伐滥垦,留给我们的是尘土飞扬,寸草难生,昔日清亮的河水,如今“一碗水半碗泥”,甚至断流。古柏是一本记载人类自然生态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史书,也是生物研究的“活化石”,它启示人们若不创造绿色,珍爱绿色,不仅这“活化石”将会消失,而且秀美的山川也会变成“黄土高原”,整个人类也将无法生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