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97|回复: 0

李商隐语意最浅的一首《无题》,句句以数字开头,却引起千古争议

[复制链接]

主题

0

回帖

1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3
发表于 2024-12-30 19: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x5408 于 2019-9-21 09:49 编辑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这是元好问对李商隐诗的评价,也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李商隐是晚唐最出名的诗人,和杜牧并称“小李杜”。
李白和杜甫我们都知道,是唐朝最伟大的诗人。
而能被成为“小李白”,足见李商隐在诗坛的地位。
不同于李白诗歌的潇洒浪漫,李商隐的诗歌则是风格秾丽,隐晦迷离。
他最为人所熟知的是组诗《无题》,世人都言李商隐之后,再无“无题”。
我深以为然,“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如今都被奉为爱情金句。
只是令后人争议不休的是,李商隐写这些《无题》诗时,是因为爱情之殇?还是其他原因?
原本李商隐这些诗歌内容就朦胧隐晦,再加上“无题”,就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了。
所以很多人对李商隐的这组《无题》是又爱又恨,看得懂,却又摸不透,如此神秘却更牵动人心,这便是《无题》的魅力。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李商隐语意最浅的一首《无题》,全诗每句都是以数字打头,看似通俗易懂,却还是留下了千古争议。
全诗如下: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女孩从8岁到15岁的生活经历,描摹之细致,仿佛亲眼所见。
小女孩在八岁的时候就知道爱美了,偷偷地对着镜子画眉。
早在诗经时便有“螓首蛾眉”之说,可见古人对于眉色的看重。
而到了唐朝,各种眉妆盛极一时。
唐玄宗甚至命画工画下了《十眉图》,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即使是自恃美貌的虢国夫人也是“淡扫蛾眉朝至尊”,所以8岁的小女孩偷画眉也就不足为奇了,毕竟女子都爱美。
等到小女孩10岁的时候,和友人去郊外踏青,她穿着以荷花缝制的衣裙。
荷花清丽无双,又出淤泥而不染,这样的衣裙穿在身上,将小女孩衬托得如仙子般美好。
而她十三岁的时候,就开始学弹筝了,套在手上的银甲一直不曾脱落。
如果说前面小女孩还只关注衣裳打扮,那么到了13,她已经懂得提升气质了,这是一大变化。
古人虽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但一般人家还是会培养女子的琴棋书画,《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便是“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而唐朝的女孩显然更早熟。
等她14岁的时候,已是个大姑娘了,需要避讳男性,即使是亲人也要回避。
古代男女之防甚是严格,就算是父女、兄妹相处也是有限的,更不用说见外男。
女子“藏六亲”也算是当时的真实写照了。
而古代女子15岁及笄,之后便是谈婚论嫁。
封建社会,别说女子,就是男子的婚姻都由不得自己做主。
所以15岁的女孩才会,背对着秋千,在春风中默默哭泣。
也许是因为所嫁之人不是心上人吧。
整首诗完整地展现了古代女子的成长轨迹,通俗易懂,但却引起了千古争议。
有人说这是李商隐写给初恋,因为只有青梅竹马的恋人,才能如此近距离地观察小姑娘的成长,才能写出这样动人心弦的诗句。
而小姑娘最后的“泣春风”,不仅是她的悲伤,也是诗人的叹息,说明他们的恋情遭到了父母的反对,这是一场爱情悲剧。
李商隐是“多情才子”,每段爱情都爱的刻骨铭心,最后又都是以悲剧收尾,再多这么一桩青梅竹马的恋情,也是说得通的。
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是首政治诗,自来便有“香草美人”的传统,他在这首诗中以少女伤春的幽怨代指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也是有可能的。
屈原在《离骚》中曾言“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而李商隐这里也提到了“芙蓉作裙衩”,他们的政治和理想追求同出一脉,故而这一点也说的通。
虽然这首诗表面上比其他《无题》好理解,但其实同样争议不休。
不知你更赞成“爱情说”还是“政治说”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福利论坛

GMT+8, 2025-2-1 20:55 , Processed in 0.05245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