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43|回复: 0

美国一教授要求学生全脱光上课  否则不给学分【9P】

[复制链接]

主题

0

回帖

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
发表于 2024-12-30 18: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视觉艺术系的一名教授要求上他课的20名学生们在一堂课上全体脱光光,否则就给他们不及格。教授多明格兹本人也会全裸上课。一名女生的母亲听说这事之后被恶心坏了,打电话给当地电视台匿名投诉。
据介绍,多明格兹开设这门“表现自我”的课已有11年。他辩称,作为课程安排的一部分,要求学生们在其中一节课上全裸在学期一开始的教学大纲里就清楚地说明,对此觉得不舒服的学生就不该选这门课。图为课堂上裸模。
在那堂课上,教室里会关灯点上蜡烛,所有老师学生都裸裎相见。多明格兹说,他过去从来没有因此接到过投诉,这完全是为了艺术。但显然举报他的学生母亲不这么认为。她说她的女儿为了拿到这门课的分数,被迫全裸。她说,这名教授就是变态。图为模特摆拍。
报道出来后,不少网友也纷纷表达同感,称多明格兹的做法“令人震惊”,显然有更多其他方式让学生在艺术领域探索挖掘,而不是这样,这名所谓教授其实就是个猥亵者。但多明格兹教授坚持认为裸体是一种表现身体和艺术的标准载体。图为模特摆拍。
相关阅读:
2006年9月中旬,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人体艺术与人性文化研究”的机构在位于常州的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成立,这标志着在中国有着百年历史的人体艺术终于从“羞羞答答”的幕后艰难地走到了“堂而皇之”的台前。作为这一国家级研究课题主要负责人之一、江苏技术师院学院副教授莫小新,在最近一次“人体艺术与人性意识教育”现场教学研讨会上,当众脱光衣服,赤裸着身体向几十名学生及老师阐述自己对人体艺术和人性文化的理解。莫小新教授为艺术研究“身体力行”、挑战禁忌的举动引发了极大争议。
现场
当众一脱惊煞人
“没有什么不可能!”莫小新教授办公桌前,写着这样几个醒目的黑色大字。
莫小新今年56岁,身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教授和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的他,现在全面负责组织开展全国艺术科学课题“人体艺术与人性文化研究”项目的研究和策划。
9月14日,国内首家“人体文化艺术研究所”在常州揭牌成立,来自北京、重庆等地的学者进行了首次大型学术研讨。在此后一场以“人体艺术与人性意识教育”的现场教学研讨会上,身为中国首家人体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的莫小新主持了这节实践课,而对所有在场者而言,莫教授当天“裸体版”的言传身教让人惊愕和敬佩 。
对话
“裸课” 是“阳光教育”
莫小新的家中,楼上楼下挂满他的裸体自画像和艺术创作品,这在记者看来,有惊叹也有难以表达的理解。昨天,本报记者与他展开一番对话。
记者:您的家中和画室为什么有很多自己裸体的写实油画?
莫小新:作为一个艺术教学者,如果自己对自己的人体都是麻木的,那么就无法再去教学生,这些油画内涵体现在每个不同时期、不同心情和对社会的一种态度,而自己在传授学生艺术技艺时,也更加有的放矢。
争议
有勇气但很“出格”
事实上,莫小新这次“裸体教学”的行为不仅冲破人性禁区的教育方式,也在颠覆中国传统教育观念。这几天,社会上以及网络对莫小新“裸体教学”行为争议声不断,有表示认同和接受的,也有对这种教育方式的严肃性提出质疑的。从事艺术摄影多年的资深摄影师李建军表示,对于莫教授的“裸体教学”行为,他“完全可以理解这种挑战的意义和对艺术研究的‘献身’精神”。为此,记者连线采访了远在北京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艺术史论家陈醉先生。上世纪80年代,他曾因出版《裸体艺术论》而轰动全国,被称为“中国裸体艺术的第一人”。
陈醉表示,成功申请“人体艺术与人性文化研究”的国家级研究课题更是说明国家对这个领域的重视,至于在常州成立全国首家人体文化(艺术)研究所,他认为一方面常州是刘海粟的故乡,刘海粟是中国人体艺术的先驱者,另一方面常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艺术氛围已经达到了这个研究所存在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有莫小新教授和他的同事这样一群对人体艺术抱有满腔热情和执着的教师。但对于莫小新裸体上课这件事,陈醉的态度很明确:从精神上尊重他,但肯定不支持,不鼓励。他觉得作为教育者来说,主要还是应该是对学生灌输一种思想,教会一种具体的技巧。
文化部
赤裸教学不可取
中国百年人体艺术与人性文化历史资料,需要全面的收集、整理、甄别、鉴定,其史实需要建构。可是,当莫小新“裸体教学”的“奇思妙想”被赤裸裸搬到教学中时,文化部有关机构的官员给出了不赞同的态度。
昨天,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田军亭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国申报的各类研究课题里,经过专家组评审论证并立项的有关“人体艺术与人性文化研究”的课题,目前还是国内第一个。就莫小新“裸体教学”一事,这位官员认为,国家级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不一样,有些东西只是用来探讨和研究的,在研究层面上是没有任何禁区的,但直接将此用于教学过程中显然不妥当。他认为,目前该课题还处于研究阶段,对产生的是积极的效果还是消极的影响还不知道。因此,这样夸张的做法不宜采用和推广。
[fly]
谢谢观看,发帖辛苦,请点击下面的
我顶

您的
顶+回复
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fl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福利论坛

GMT+8, 2025-2-5 19:56 , Processed in 0.05393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