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550|回复: 0

直男审美崩溃,是从衣服不再定制开始的?丨绅装老爷会

[复制链接]

主题

0

回帖

1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5
发表于 2024-12-30 18: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今天,几乎所有男装都是在工厂生产的成衣,仅有极少私人定制由裁缝亲手制作。
可两百年前,衣服的每一块布料都是手工制作。放在中国,裁缝制衣的时代也仅仅过去不到30年。
这篇文章将阐释,衣服如何从唾手可得的裁缝手工制品,变成高端奢侈的代名词。
在18世纪,缝纫机还没被被发明,所有衣服都是由裁缝亲自剪裁、缝纫,这种制衣方法和今天的高级定制类似,只是版型和剪裁不同。
数百年间,裁缝们视制衣图案为商业机密,甚至不会与学徒分享,直到大裁缝把生意卖给了接盘者。
那时,制衣所需要的设备也比今天所需的更多。但无论如何,那个时代裁缝的作品质量惊人,而且定制衣服也非常合身。
十九世纪,在圈地运动、珍妮机、蒸汽机推动下,日不落帝国依赖纺织业迅速崛起,正如200年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同样借纺织业的东风。
当时,英伦风和英式面料享誉世界,被认为是最高级优雅的消费品。
世界霸主英国的首都,伦敦,成为一个巨大的裁缝店,为整个大英帝国的绅士们提供男装与文化自信。
城市西区拥有大量裁缝,衬衫制造商和布商;而在东区的家庭作坊里,生产外衣,裤子,背心的手艺人们窝在贫穷而又拥挤的家中工作。
对于大众市场来说,成衣还很少见。今天喜欢Vintage的时装怪人们不会想到,那个年代,只有最贫困的市民才依赖于二手服装或家庭作坊的小众穿着。
在乡村和打工者聚集区,裁缝们用廉价的布料缝制穷人可以负担得起的衣服,尽管如此,按收入消费比来看,衣服价格还是过高。只有为大裁缝店做外包,小裁缝才能过的下去。
不止英国,在世界每一个角落,裁缝店都生意兴旺,因为无论是男人,女人,还是孩子们,衣服均是手工定制,只不过价位不等罢了。
十八世纪,裁缝们开始思考如何减少制衣所需的工序,他们发明了剪裁系统,这些系统结合1790年发明的缝纫机,永远改变了服装的制作过程和所有人的生活。
到1830年,法国出现了第一家大机器制造服装的生产商,为军队提供制服。随后,民用服装生产商纷纷效仿,机器生产服装这才诞生。
拥有低成本大批量生产优势,成衣数量爆增。十九世纪末,成衣的质量和贴身度极大提高。尺码系统相应诞生,这才有了你熟悉的S/M/L/XL...尺码。
但对富人来说,量身定制依然是他们的第一选择,即使对无产阶级,量身定制也是他们渴望的。
定制服装的吸引力不减,每件衣服穿在不同的人的身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20世纪60年代,无纺粘合衬成为一道分水岭,隔开工厂生产的成衣和定制服装。
无纺粘合衬是一种用胶粘剂将衬布与外层织物粘合的制衣方法。将胶粘剂涂在内衬上,加热施压,胶粘剂会融化,粘合内里衬布和外层织物。传统工艺在肩缝和领后,用线将内衬与外面面料缝合,保证了衣服柔软感和自然垂感。
相比下,无纺粘合会让绅装变得僵硬,丧失自然垂感。因其节约大量时间,降低成本,由此成为制衣标准工序。
很快,无纺粘合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无纺粘合处理的衣服质量大幅提升,不再如以前僵硬。你所熟知的多数大牌几乎都使用无纺粘合衬做西装。
必须承认,粘合衬终归不如传统工艺,手工缝制的定制西装的内衬会更加舒适合身,翻领也更加有型。所以,服装私人定制服务的裁缝们向来对其不屑一顾。
粘合衬推广后,同种价位成衣质量和量体定制的实用性都非常不错,传统裁缝变得多余。就算加入机器设备,一套定制衣服平均打造时间仍需要60小时。手工定制服装急速萎缩。
70代之后,服装定制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休闲、运动着装再到潮牌,传统绅装需求降低,低价成衣越来越易得。服装定制这门手艺似乎没有生存的余地了。
短短30年间,人们似乎忘了定制的存在,套着不合身的衣服,露出品牌LOGO,满脸得意。更有不少人为了适应工业化标品,而千方百计改变身形,全然忘记了衣服是修饰身体的本质。
直到今天,经典绅装有了新受众。男性不仅想帅,更希望衣服合体,自己的品位经得起时间检验,而不是跟风弄潮。
定制行业回潮的大门正慢慢开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福利论坛

GMT+8, 2025-2-3 22:51 , Processed in 0.05412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