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正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还要懂这么多道理!写下这个标题,差不多两天里,我的脑子嗡嗡作响:
乍听上去,这句话还是挺有“道理”,用心推敲,好像也无可辩驳。
反正也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还要懂这么多道理啊!多么畅快淋漓的一句话,从小到大,这样的话也好像挺多的:
反正我成绩也就这样了,为什么还要这么努力?
反正要迟到了,为什么还要这么着急?
反正他们也不喜欢我,为什么还要改变?
反正我就这么点工资,为什么还要做的这么好?
........
你看,人生有这么多的“反正”,“来不及”,“无济于事”,何须挣扎,躺着不动多舒服!
但躺着不动,不去了解,不去知道,这一生就会过的很好吗?
你不知道,但不代表你没知觉
不知道,不代表不发生,发生了就有知觉!
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欺骗自己,道理我们可以不知道,但因为遭遇而产生的五感,我们怎么躲也躲不掉: 眼里看到的,耳朵里听见的,身体触碰到的,鼻子闻到的,舌头上感知到的.....当我们因为这些知觉愉悦或者痛苦的时候,人生便起了波澜。
世界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不懂道理,就会避免不幸:我们可以懵懂,可以不知道,但该发生的依然会到来。
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好的,相信什么,不信什么,道理不会今天知道了,立刻发挥作用,但每个人的认知和见识息息相关的影响每个人的一生。
几十年前的传统恶习,数十年前的封建迷信,这些年的保健传销,当我们不懂道理,不知分辨,悲剧一再持续上演。
这是不知之苦,除了不知之苦以外,大部分人还有“已知”之苦!
真知?假知?
王鼎钧在《庸人自扰》写到:“古人因无知而痛苦,现代人因一知半解而制造痛苦”.
资讯大爆炸的时代,让我们能够轻而易举的学习知识和接收概念,而大部分人的悲剧是:难以静心学习,还把概念当做道理。
看过某个电视剧,就认为历史是这样的!
看完读书感言,觉得自己已经通览全书!
听过别人的读书心得,也当做自己深深的体会!
............
而当真正知行合一,去解决问题是,反倒无从下手,还怪道理无用,这是假知。
心理揣着糊涂,装明白,还心心念念的觉得:为什么我懂了这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这是大多数人的通病。
那么,怎么可以判定我们知识或者道理的掌握程度呢?
如何衡量道理掌握程度
通常我们了解的知识或者道理,会历经三个阶段:固化,活化及神化
所谓固化指的我们牢固的掌握某个道理,方法的细节,知道在特定的场景下,一成不变的按照某些方式去操作。固化在工作中比较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话术”的使用:
在演讲主持,电话邀约,售后服务等场景中,不少公司会约定一个标准的“话术”,让新人去学习,一字不差的按照这个方法去实践。但真遭遇突发情况,不按套路出牌,依照“话术”新人,难免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
这个阶段所掌握的内容非“道”而是“术”,还算不上真正道理,它只是某个常规道理的比较具象的一种表现形式,为了便于学习理解和吸收,而衍生出的形态。
第二个阶段则是“活化”,通常指我们可以灵活的掌握某个道理的实践原则,不管在哪些环境,哪种情况下,都能灵活运用这个道理。
譬如一场演讲,讲2个小时怎么讲,讲5分钟怎么讲,被打断怎么讲,出现意外情况怎么讲,当我们能够通过“术”掌握其中一些道理和客观规律时,不管怎么变,我们也能灵活应对。
第三个阶段是“神化”,神化并非指的哪些玄之又玄的东西。而是由此及彼,能够把某一特定的道理原则,应用到其他范畴的领域。不拘泥于环境,不受角色,表现形式的影响,能把自身的优秀和专业,处事的原则和道理延伸到其他领域上来。
所以,如果大多数时候,我们只停留在概念,连基础知识都没形成,固化都做不到,怎么能算懂很多的道理?
当然,有人还会说,我的道理不停留在概念,我知道这么多,但还是过得不好啊!
什么样的一生算过的好?
什么样的一生才算过的好?正常情况下,我们生命有七八十年,这七八十年中努力和努力不一样,各方面都会不一样的,在产生美的结果的过程中,确实充满着痛苦,这是事实。
但也说个老生常谈的认知:好于不好是相对的,没有不好就无从谈好!
我们极端点看,就当做结果都是不好的。知道这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的情况有哪些呢:
一知半解知道了很多道理,事情却做的不好,自己无法接受,觉得很痛苦。
知道了一些道理,也做成功了一些事情,但和心理预期有差距,觉得很痛苦。
知道了一些道理,有些事情改变不了,抱着心结度过一生,觉得很痛苦。
..................
第一种尚且不谈,后面几种,大体都心理问题,和道理无关,也不是道理错。
本质上来讲这个世界就充满遗憾,每个人都要正确估计自己,然后作出对自己的正确判断,社会上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没有水位差,就不会有水的流动;没有温度差,风就不能流动;人和人的差距是永远存在的。若已经发挥了,就不要去攀比,若没有发挥好,就发挥出来。
在自我看来,可能大多数人都过的不好。没关系,在恒定客观条件下,懂得更多的道理和知识,至少可以让我们生活变得相对更好些,不是吗?
|
|